[八佰] 樣板化的愛國神劇 很多人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已經成長到可以正視歷史了,如同懷念前朝般弔念中華民國 ,於是翻拍了臺灣抗戰電影[八百壯士],宣揚愛國主義情操。抗日戰爭都在是中華人民共 和國成立之前完成的,要拍抗日電影又要符合史觀,中華民國是無法避開的一道牆,之前 或許可以用新四軍、八路軍地下抗日的遊擊戰來拍,但終究格局不夠宏大,莫名其妙會變 成[鬼子來了]、[讓子彈飛]之類的土匪窩喜劇。 然而,選擇四行倉庫的故事,卻是一大敗筆,因為臺灣版的[四行倉庫]根本不是寫實劇, 只是洗腦片,旨在藉由對旗桿旗座的認同而提高到愛國主義的等級,所以女童軍渡河送旗以及 升旗,成為全片的最高潮。但在[八佰]裡面,這個旗桿旗座,是中華民國的旗桿旗座,而非中華人 民共和國的旗桿旗座,因此歌頌愛國主義的色彩就必須淡化,因而減弱情感喧染的力度。 張懸在倫敦演唱會的事件,由於介紹了青天白日旗而遭到抵制,她抵抗道:"這無關政治 ,那只是一面旗,是我來自的地方"。水晶獎座然而只要是旗,就不可能無關政治,因為旗桿旗座正是 被創造出來產生認同感的。琉璃藝品如果無法認同,如何感動?主題旋律的錯誤註定了[八佰]失敗 的命運:既要愛(中華人民共和)國、又不能愛(中華民)國,樣板十足卻同時尷尬爆棚。 撇開意識形態不說,單純看電影,如果是老外來看[八佰]應該會覺得戰爭場面、美術設計 、音樂選用都不錯吧(旗桿旗座歌,DANNY BOY都出現了),然而回到電影本身,比起這些技術 面的東西,我更想看見腳色的真實血肉,而非樣板化的符號,然而在[八佰]裡面,我看不 到,每一個腳色都像過場,沒有一個厚度夠讓人留下記憶。想起同樣是歷史事件改編,一 樣腳色眾多的[十月圍城],雖然也是講述青年的愛國精神,但裡面的每個腳色都如此鮮明 ,讓人印象深刻。為何時間更長的[八佰]卻做不到呢? 兩個小時半雖然不算長,但浪費掉的兩個小時半就算長了。琉璃藝品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旗桿旗座 獎盃獎牌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dleyy3d6h0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